產品列表 / products
近中國的高鐵新聞不斷。此前英國媒體報道表示,泰國執政的軍政府批準了一個耗資約233億美元的交通項目,項目中計劃建設的兩條高速鐵路將在2021年完工,并將與中國的鐵路連接起來。中國鐵路人士稱,中國計劃建一條從昆明通向新加坡高鐵,穿過老撾、泰國和馬來西亞。
高鐵可能*改變東南亞及其做生意方式。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的7月25日,我國在海外合建的“安伊高鐵"在土耳其正式通車,是運用中國高鐵技術在上建成的*條高鐵。當我們展開世界地圖時才驚奇地發現,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的體量是如此之大:“西向歐洲并行兩線遠及巴黎,東向繞過大洋直抵美國,北面橫貫倫敦柏林莫斯科,南經泰國延伸到新加坡。"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疑慮:為什么那些高鐵發展早、技術更成熟的國家沒能像中國高鐵一樣有實力“走出去"? 中國高鐵發展才短短數年時間,反而在核心技術上能夠掌握話語權?
我國在海外合建的“安伊高鐵"在土耳其正式通車。 我們研究了很多相關資料,咱們中國在研究高鐵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這*有別于中國在其它技術領域的落后狀態,高鐵的確可以是中國的驕傲。中國高鐵的技術,還要從2004年說起,當時參與投標的公司包括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由于幾個公司之間競爭非常激烈,我國先后以比較低的價格從這些公司引進了高鐵技術,其中包括從西門子引進的一臺350km/h的原型車(于2006年初引進)和全車制造技術。
我國目前已經掌握了高鐵建設的兩個極重要技術:機車技術和軌道技術。 短短數年,我國目前已經掌握了高鐵建設的兩個極重要技術:機車技術和軌道技術。具體來說,目前我國高鐵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全車制造、接觸網、牽引供電系統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幾個方面。其中接觸網和牽引供電系統是我國的寶雞保德利電氣公司吸收了德國和意大利的技術后實現國產化的。鋁合金車體是由山東叢林鋁業公司利用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設計的世界首套萬噸油壓雙動鋁擠壓機制造的;而作為高鐵的核心技術: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方面,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吸收了西門子和日立公司的經驗成功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TCS-3級列控系統。 除此之外,250/350公里高速轉向架勢我國自己攻克的、高速鐵路基礎設施中的無砟軌道板也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據說中國的高鐵界有一個內部說法,現在我們的高鐵技術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暢通無阻,還要得益于當時引進技術時的一項重要政策:“所有零部件必須用國產,即使暫時造不了要買外國的,外國公司也必須和國內企業合資經營,才可以進入采購名單"。 也正是這一重要舉措,讓包括中國南車、北車在內的國內廠商迅速升級高鐵技術的同時也將相關技術加速滲透到整個中國高鐵的產業鏈當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過硬的技術和足夠便宜的價格才讓我們有了足夠的底氣,其實這也正是中國高鐵能夠“走出去"的重要基石!